云南农业大学面对农业新时代、高等教育新要求,坚持立德树人,以强农兴农为己任,秉持“扎根边疆、铸魂育人,培养情系三农人才”的理念,针对边疆学生的新特点、传统教学新问题,联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、沈阳农业大学和昭通学院,依托西南高原和东北平原丰富的红色精神和自然资源禀赋,按照“南北交融、优势互补、共建共享”的原则,主动对接边疆现代农业产业需求,创新农科课程育人体系,全面融入课程思政和新农科元素为区域农业人才培养筑牢根基。
创建以加强三农情怀教育,增强服务边疆意识为宗旨的课程思政新范式。以“学生发展”为中心轴,“传承优秀哲学思想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、厚植边疆情怀教育、树立生态文明意识”四轮驱动,创建课程思政新范式,联合14所边疆涉农高校和4所双一流农业高校,主编《农科大类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指南》,将创建的课程思政新范式全面推广应用,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融合、知识教育向全人教育的转变。四校联合建立33门农科课程思政案例;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,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、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,教学3项省级课程思政重点项目。
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课堂教学新模式。基于OBE理念,反向设计教学,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“一制•三环•四进•五合”的智慧课堂育人新模式,通过“认知-领悟-思辨-灵活运用”递进式学习,达成了知识建构到能力提升、知识内化到素质提高的育人目标,形成“评价-反馈-改进”持续改进闭环,有效打破时空限制、多维度激发学习兴趣、多层次提升教学效果。四校联合建立35门农科课程课堂创新教学案例;建成国家级课程2门,省级课程24门,MOOC 6门,累计使用学校63所,学习学生近2万人次。
建立产校双驱、耕读双兴的实践育人新方式。针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,融入现代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新农科元素,优化实践教学内容,确立“一核·双翼·四新”实践课程教学新方式,通过三维融通、四方联动、虚实结合、导师陪伴,建立与全产业链相适应的沉浸式、情景化的实践环节,将新农科和耕读元素贯穿实践教学环节。国家级实验实训平台6个,四校联合建立22门农科实践教学案例,学生服务农业实践能力大幅提升,培养了大批戍边兴农的人才。
通过项目实施,学生三农情怀和实践创新能力均显著增强,毕业生在边疆农业领域的就业率大幅提升,得到了社会充分肯定。该成果在全国51所高校推广示范,受益学生5万余人次。教育部新闻网、半月谈、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,辐射与示范效应显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