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广应用效果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成果报告 > 推广应用效果

1、推广应用情况

2010年启动了边疆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,在植物保护专业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,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。2013年初步形成了基于脱贫攻坚农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,在院内动植物检疫、森林保护专业进行应用。2017年完善了培养体系,在校内其他农科专业推广应用,并在云南姚安、南华、剑川、建水、石屏、寻甸、石林、澜沧和会泽等10余县开展实践教学。2018年在云南省高校推广应用。2019年以来,本成果形成的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,培养农科应用型人才”的理念和实践在贵州、四川、安徽、江苏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山西、陕西、辽宁和吉林等省推广。

2、推广应用成效

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教学实践,打造了一支由院士领衔的54人的农科教师团队,涌现出时代楷模、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、全国优秀共产党员、全国先进工作者、全国劳动模范等一批先进教师;教师团队先后获得全国师德师风先进集体”“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“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”“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”“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“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”等集体荣誉。


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教学实践,培养了11854名品德优良、技能过硬的农科应用型人才,包括52位乡镇领导、大学生村官,300余位企业技术总监或技术经理,500余位冬季马铃薯、林下中药材、水稻旱地种植等产业技术骨干;培训了1973名乡土技能人才,获全国大学生实践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33



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教学实践,成就了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、冬季马铃薯、林下中药材、水稻上山等一批助力边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科技创新成果,推广应用上亿亩,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、第二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科技助力扶贫奖励。


3社会影响

习近平总书记批示,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团队带头人朱有勇院士时代楷模称号,号召广大科技、教育工作者向他学习,并在中共二十大首场党代表通道作为首位代表介绍了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的实践。

本成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,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成效,在《中国高等教育》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》《中国农业教育》等期刊发表教改论文16篇。

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社会影响广泛,人才培养成效显著,受到了中共中央、教育部、中国工程院、国务院扶贫办及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和表彰。

《求是》《人民日报》《光明日报》等党的重要刊物多次专题宣传。

中央电视台《新闻联播》《焦点访谈》《面对面》《家国栋梁》《大家》《攻坚日记》《摆脱贫困》及人民网、新华网等媒体多次专题报道。

电影、报告文学和话剧《农民院士》广泛传播。

中国工程院、教育部、农业部、科技部、国家扶贫办、国家林草局、云南省委省政府及部分省市领导、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近百位院士、1300多位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到驻村扶贫和教学点给予帮助和指导。




云南农业大学 版权所有 2022
通讯地址:昆明市盘龙区金黑公路95号